上海博才设备公司网站欢迎你!

快速导航自动化实训设备|电力电气专业设备|电工电子专业设备|机械创新实训设备|楼宇,空调,家电|热工,水工,环保,化工|汽车运用实训设备|通用实验设备|医学专业设备
栏目导航
技术支持
联系我们
服务热线
021-56327980
Email:bocai178@126.com
当前位置:主页 > 技术支持 >
工信部明年首推智能制造 抢占全球产业发展制高
浏览: 发布日期:2016-12-30
  受“工业4.0”的宣传感召和“中国制造2025”的政策支持,我国加快了制造业由“制造”向“智造”升级的步伐。在此过程中,随着新一代信息技术和制造业的深度融合,我国智能制造发展成效明显。

    随着全球制造业的产业升级和经济市场的转移,围绕着实力最强的制造业国家,全球制造业版图形成了三个主导性区域集群:亚太、北美和欧洲。亚太区域集群由中国、日本和韩国作为轴心国家发展。随着工业化进程不断加快,我国已成为世界公认的制造大国,但要实现由大到强的跨越,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的任务非常艰巨,发展智能制造作为制造业数字化、智能化的重要体现,不仅可以提高制造的能力,还能提升产品质量,更可以应对我国目前劳动力减少和劳动力成本持续攀升的问题。
工信部明年首推智能制造 抢占全球产业发展制高点

    工信部2017年首推智能制造

    1月26日,工信部在京召开全国工业和信息化工作会议,确定了工信部2017年六项重点工作任务。工业和信息化部部长苗圩在会议上提出,2017年工信部将围绕解决行业发展面临的突出问题,立足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实际,更加注重务实推进制造强国建设。

    会议确定,工信部明年重点抓好包括坚持创新驱动发展,全面实施“中国制造2025”;深化制造业和互联网融合发展,培育壮大智能制造新模式等在内的六个方面工作。其中,相关发言人强调,2017年工信部将深入实施智能制造工程,持续推进智能制造专项。着力打造“双创”平台,支持大型制造企业、互联网企业、基础电信企业建设一批“双创”服务平台。夯实融合基础和安全支撑,实施“芯火”创新计划和传感器产业提升工程。

    智造黄金期我国不落人后

    智能制造是基于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先进制造过程、系统与模式的总称。智能制造贯穿“设计、生产、管理、服务”等制造活动各环节,并具有信息深度自感知、智慧优化自决策、精准控制自执行等功能。当前,我国制造业正在由“制造”向“智造”升级,在这个升级的过程中,会有哪些值得关注的投资机会?

    受“工业4.0”的宣传感召和“中国制造2025”的政策支持,我国各地政府纷纷出台包括人才引进和项目引导等各项政策,支持智能制造的相关项目。支持中国智能制造业迅速发展,逐渐在各细分方向如电动汽车、锂电、新材料、关键产线设备和物联网等行业,形成广泛性“智造强国”升级机会已成为各地产业建设的一致目标。在此过程中,随着新一代信息技术和制造业的深度融合,我国智能制造发展成效明显,以高档数控机床、工业机器人、智能仪器仪表为代表的关键技术装备取得积极进展。机器人产业更是被上升至国家战略,未来10年机器人产业将迎来万亿规模,物联网、传感器、3D打印等产业的发展未来也将迎来万亿规模。

    我国智造产业优势何在?

    今年4月,德勤与美国竞争力委员会发布报告《2016全球制造业竞争力指数》指出,2016年中国再次被列为最具竞争力的制造业国家,但预计未来五年中国将下滑至第二名。随着制造业在数字世界和物理世界的融合,先进的技术是释放未来制造业竞争力的关键。而中国相对美国的工厂制造业成本优势目前不足5%,面临着巨大挑战。随着中国劳动力成本的上涨、美国自动化生产力的提高和美元贬值等因素,在未来的十年里,美国和中国的制造业成本将会变得很小。

    中国作为靠成本竞争力兴起的制造业大国,正在经历产业中心转向高价值制造业的急剧变化过程中,朝着技术更先进的制造模式迈进,以与全球创新型市场接轨。由此产生的一系列转变,为其他国家创造了强化它们作为低成本全球制造业基地的机会。马来西亚、印度、泰国、印度尼西亚和越南,这五个亚太国家预计在未来五年将跻入制造业竞争力15强。这些国家拥有低廉的劳动力成本、灵活的制造能力、有利的人口分布和市场、经济增长,未来五年内,强力五国的竞争力排名会呈持续上升趋势,而中国继续在制造业领域将重心转向更高价值和先进技术的制造模式。

上海博才科教设备有限公司

联系方式:021-56327980 56327586

QQ:438831120 1601241314

Email:bocai178@126.com

友情链接:机械实训设备,心肺复苏模拟人,实验教学设备,实训考核装置,医学模型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免责声明:本站部分资讯图片来源于网络及网友投稿,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客服,我们将尽快处理! 备案号:沪ICP备09087418号-2

沪公网安备 31011402005655号